阅读历史 |

第323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“时疫”二字便如山重,压得他舌涩牙颤,张了几次口,到底没说出来。

屠沂正自然知道,他悄悄抬起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,偷眼去看雍亲王。

若真是时疫,如果由顺天府发现,上面自然不会怪罪,还会褒奖;但如果是上面先一步发现,顺天府却不知的话,那就有着失察之罪——彼时要能控制了疫情,也只是将功赎罪;要是控制不住……那顺天府这群人就是朝廷用来安抚民心的第一批祭品。

雍亲王脸色虽然没有异常,心里却是揪了起来,看来确是时疫无疑,幸而曹颙来报得及时,现在叫人着手准备,应还不算晚吧。

康熙五十年的端午,在许多年后,仍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。

南城,歪柳胡同的赵二牛记得清清楚楚,应该是从五月初二开始,就觉得不对劲的。他是个小买卖人,在胡同前面的有间小小的油盐铺子。

那日,他吃了早饭,交代婆姨往邻家丧子的人家送吊钱算走礼,便溜溜达达的往前面来。到了铺子门口,却是吓了一跳,两个五大三粗的差爷正站在铺子前。许是等得不耐烦了,两人看赵二牛过来,上下打量两眼,没好气的大声道:“这铺子是你的?”

赵二牛被唬得不行,虽然胆战心惊,仍是堆着笑脸,点头哈腰道:“正是小人的一点薄产,两位差老爷辛苦,这大清早的……”他往袖子里摸摸索索了半天,却只有二钱碎银,想掏出来孝敬这两位,又怕他们嫌少恼怒。

“是你的就好,利索开门,可不是你这一家,别耽搁工夫!”两人中年轻点的差爷说完,打了个哈气,嘟囔道:“从昨儿半夜就开始折腾,他姥姥的!”

赵二牛听说让开铺子,腿弯一软,差点就要给他们跪下。这是招谁惹谁了,大早晨的来抄铺子?

岁数大的那个见他吓得脸色青白,还笑骂道:“爷们是官差,又不是土匪,你怕个屌?府台大人让我们买醋,赶紧开门来!”

二牛听着只是醋,稍稍放下点心,一边开锁,一边笑着说:“官老爷实在是说笑,不过是点子醋,全当小的孝敬。”

“行了,行了,费什么话?”年轻的那个不耐烦,见他推开门,就大步进去:“醋呢,不许留,有多少分量,全都拿来!”

赵二牛虽说肉疼,却不敢不从,将两个尺高的坛子打柜台里提溜出来:“官爷,尽在这里了,都是三十斤一坛的,昨儿刚上的货,开封的这个卖了三斤半。”

年数大的差役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,打柜台上取了笔,在上面写了“老醋两坛,共计五十六斤半”,递给赵二牛手上:“收好了,下个月用这个去顺天府支银子!”

望着两人提溜着醋坛子往胡同口走了,赵二牛恨恨的往地上吐了口涂抹:“丫的,没听说官府有出银子的时候,哄谁呢?”说着,想要撕了那张纸,看到红彤彤的官印,到底没舍得,小心的收起,心里还是想要有点指望。

中午,赵二牛的媳妇来给他送饭,带着几分慌张说:“秦家不知是怎么了?你走不久,便有官差过来!”

赵二牛想着早间被提走的那两坛子醋,不禁嘟囔道:“怎么遍地官差,这还让咱们有没有活路!”话音未落,就见一队兵丁打门口经过,往胡同里去,忙住了口。看着这服色,却是五城兵马司的人,这些兵大爷往日里也没少沾百姓的便宜。却不知今儿又盯上了哪家。

但凡这些日子家里人口有因热症暴毙的,统统都收到衙门告示,尸首不许土葬,必须由衙门专人负责焚烧。另外,这些户其他人不许外出,门外都派了顺天府与五城兵马司的兵丁把守,有大夫来简单诊过,有病的,在宅子里隔离,没病的也要跟着喝药。在热症人口死亡相对集中的地方,街道上都撒了石灰粉。

到五月初四。不止外城,就是内城,气氛也诡异起来。家中有长者的,经过前朝旧事的,自然不会忘记崇祯十七年那场断送了汉人江山的京城大疫。虽然现在还没有疫病的流言传出,但是往这方面想的人却不在少数。有些人家收拾了行装,想要出京避避,却是连城门都出不去的。

还有些人,对内外城的戒严有其他的说辞。据说,某人的二大爷的小舅子的内侄儿是南城兵马司的,因此通过一些小道消息,晓得了京城戒严的内情。原来,近日有一伙亡命之徒,流窜京城,仅在南城就抢劫杀人数十人。这是百年不遇的大案,顺天府也好、五城兵马司也好,自然都是使了吃奶的劲儿来缉捕,打着查“热症”的幌子,管胡同就封了好几条,挨门挨户的盘查。

到了五月初五端午节,街头巷尾贴出告示,公布圣谕:自本月初六日起,三日不宰牲、虔诚祈雨,并着于各庙诵经,合意虔诚祈祷。

每年端午节,南城北城都有石榴花会,百姓赶集看戏,今年却是一处都没有。再联系各种流言语,实在是让百姓跟着心生惶恐。这求雨的圣谕一公布,也算是暂时转移了百姓的视线。

这自打立春以来,只下了两次小雨,却是连地皮都没怎么湿的。这雨水不调,是老天爷对上位者的警示,那皇帝老爷……得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