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716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每年十月初一,是颁布次年年历的时间,十月初三又是太后的圣寿节。因此,圣驾每年都会在九月末回京。

今上已经年过花甲,这几年身体又不大好,这一延迟回京,自然就引起各方揣测。不晓得会不会变天,要不然为什么皇上今年点了那么多阿哥随扈。

留在京城的几位,虽说成年,也算是小阿哥,手中无权,就算是生出了不得的心思,也没有那个势。

再说,有大阿哥、二阿哥、八阿哥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,有谁敢轻举妄动。

康熙做了五十多年皇帝,没有权臣外戚,心里最防备的,就是自己的儿子们。想来这些皇子心里也有数,乖觉了许多,不敢在这个时候扎眼。

听说十三阿哥已经携眷去汤泉庄子了,十四阿哥也收敛许多,等着热河的动静,不敢再肆意拉拢人。

曹颙这边,不怕康熙出问题,是担心太后那边。方种公现下在热河供职,是太后身边的御医。要是太后有个闪失,怕牵连到他身上。

曹颙见过太后几次,只觉得是个富态雍容的蒙古老太太。但是因她这几年照拂李氏,同曹家也不能算是没有干系。别的不说,就说李氏每年为她亲手缝制两套衣服,就是当成了亲长孝敬的。

曹颙没有问过母亲,到底晓不晓她的身世。不过高太君性子清冷,待李氏不亲是真的。

回梧桐苑用了晚饭,曹颙又来到兰院,将十六阿哥所说之事讲了。

听提及康熙的健康,曹寅的脸上有些沉重,压低了音量对曹颙道:“五月里皇上中风,方种公去热河,名为太后看病,实是给皇上针灸。”

曹颙听了,不由愣住。

对于“中风”,他印象中就是口斜眼歪,半身不遂。

康熙在臣子面前,向来是威严的很,实想不到他“中风”会是什么模样。

“外头并没有消息出来,我原本以为症状尚轻,没想到却是延迟回京。圣体究竟如何,无人得知,实在令人担心,却又不好刺探。”曹寅带了几分沉重,继续说道。

见老父担心,曹颙心有不忍,道:“父亲无须担心,皇上定平安无事。若说令人担心,倒是太后那头,七十七了,已是高寿。”

听曹颙说得这般笃定,曹寅看了儿子一眼,沉默半晌,道:“莫非……寿元几何,也在颙儿梦中?”

曹颙迟疑了一下,终是点了点头,讪讪道:“要是没有其他意外,当时如此。只是这其中细微,同儿子晓得的有些不同,儿子也不能说就一定如此。”

“不同之处?可是八阿哥之死?”曹寅沉吟片刻,问道。

曹颙闻言,有些无语,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么?

“父亲怎会如此说?”他忍不住反问道。

“那些日子,你有些消沉,像是有什么想不开之事。”曹寅摸了摸胡子,说道。

虽不能百分百坦白自己是重生来的,但是曹颙也想同父亲好生说说话。

曹寅望着儿子的目光,也变得幽深起来。

这些年下来,他也晓得儿子绝非寻常人。只是有些事他一直不敢太追究,怕追究多了,对儿子不是福气。

如今,父子两个静坐,他却是想要问上几句。

“颙儿,为父想问上几句,可否会叫你为难?”曹寅正色道。

曹颙这边自然点点头,道:“父亲请问,儿子晓得的,自是不敢隐瞒。”

曹寅没有立时说话,而是唤丫鬟送了个空盆进来。

他拿起毛笔,在纸上写了一句话,递给曹颙。

曹颙接过来看了,问题并不意外,就见上书“皇上在位几何”。

在这个社会,这话就算是父子私下说,也是大不敬的罪过。曹颙从父亲手中接过毛笔,书了个“六十一”。

曹寅见后,松了口气,将这张纸送到烛台上燃着,随后扔到空盆里。

火花闪过,迅速将那张写了字的纸张燃尽,只剩下纸灰。

下一个问题,“国祚几何”。

曹颙在心里算了下,从满清入关到宣统退位,二百六十八年,随即将答案书中。

曹寅拿着这张纸,双手不禁颤抖,望向曹颙的目光似悲似喜,又像是悔恨不已。

曹颙见状,心里咯噔一下,难道自己说多了?自己这个父亲向来愚忠的很,要是以为自己“妖言惑众”,来个“大义灭亲”,自己可是没地方哭去。

这会儿功夫,曹寅稳了稳心神,将手中那张纸燃了,长吁了口气,对曹颙道:“泄露天机,有碍寿元,是为父疏忽了,日后切记,不可再对人提及。”

原来不是嫌弃他,不是怀疑他,而是担心这个。曹颙心中一暖,道:“父亲放心,无碍的。”

这历朝历代,都不缺窥破天机之人,但是没有几个下场好的。

人对未知事务都充满畏惧,曹寅无法理解儿子打小聪慧过人,只当曹家祖坟冒青烟,也出来个窥破天机之人。

一时间,他竟不知该欢喜,还是担心,扶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