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307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他回到府中,直接去兰院,将这消息告之李氏。

保全了性命,还没有牵连到家眷身上,李氏只有念“阿弥陀佛”的。

她一刻也等不及,带着曹颙去芍院,将这消息告之高太君。

高太君含着泪,道:“结案就好,结案就好!”

正说着话,就见初瑜过来寻曹颙,是前院的管事郑虎传话二门,有事情回禀。

曹颙闻言,站起身来,对高太君与李氏道:“外祖母,母亲,我前日使人去通州候着舅舅家家眷,既是有人回来,看来是到通州。”

高太君与李氏听了,都带了几分急色,竟似比方才更迫切。

虽说她们牵挂李家,但毕竟不是无知妇人,对于李煦心中也是有怨的,自然是关注李家妇孺一些。

曹颙见两位亲长如此,便使小丫鬟去二门叫郑虎过来回话,也省得她们着急。

他是估摸李家家眷将到差不多该到了,三天前就使张义与郑虎去了通州。

因李煦罪名没定,原也没指望能将李家家眷接出来,曹颙只叫他们多带金银,想着疏通一二,不要让李家众人受罪。

毕竟有女眷在,不好太难堪。

少一时,郑虎到了。

正是李家家眷到了,因今日回城不及,现在通州码头驿站安置,明早启程,中午便能到京城。张义留在驿站,已经打点妥当。

高太君听着,眼泪已经止不住,滚落下来,扶着李氏的胳膊,道:“淑卿,淑卿……真是你侄儿媳妇她们要到了……”

李氏也红了眼圈,道:“是啊,总算到了。您就安心些,调理好身子,才是我们的福气。”

曹颙示意初瑜劝慰,自己带郑虎下去。

“去了王瓜园没有?那边情形如何?”曹颙问道。

“张义昨儿去查了,还去通州衙门查询了备档。李家在通州的庄子虽不小,但只有十顷登记的是祭田。其他的是李煦后添置的私产,已经收没入官。那十顷祭田长房使人打理,除了每年祭祀的银钱外,剩下的收益则按七份,长房两份,剩下分给李家其他五房。那看坟茔地的是李家老人,八十多,是早年在李家老太爷身边侍候过的。因老太爷恩典,放了出身,是良民,所以没有被官府拘拿。”郑虎道。

曹颙心中大致算了一下,十顷祭田,每年收益几百两银子,留下祭祀用的,再分给六家后,就更少了,压根不顶事。

不过此事,也让他想起自家的祭田,登记了五十顷的。

因为这些祭田都是他自己掏腰包购置的,所以这几年的收益也都归到这边账上。他也坦然,没有想其他的。

他置办这些祭田,想着的是以防万一,想着是身后子弟们安稳,没想到自己生前的事。

现在看看,倒是可以按照李家的例,将这些祭田收益按五房分,算是给弟弟们添些收益。

不管他们以后是封阁拜相,还是因故断了仕途,多个几百两银子的收益,也算是后顾无忧……

芍院这边,在李氏与初瑜的劝慰下,高太君终于收了眼泪,对李氏说道:“淑卿,既是你大哥的罪没有牵连家属,她们明天进京,是不是就不用再进衙门?”

“那是自然,颙哥儿既使人过去,定会安排妥当。府里院子也都收拾好了,您就放心吧。”李氏道。

高太君听了,摇摇头,道:“不可,哪里有拖家带口登门做客的?颙哥儿是官身,多少人看着,行事也要顾忌些。若是房子还没买好,就先赁一个院子安置。”

李氏听了,道:“母亲,颙儿哥先前就买好了院子,登记在我名下。若是不好留她们在家里,就先去那边院子住,万没有赁居的道理。知道母亲心疼颙哥儿,只是他毕竟是李家的外甥,再怎么样也撇不干净。再说,我是李家的女儿,让娘家人住我的空院子,又有什么?”

高太君却是不依,道:“你虽是在李家长大,毕竟是嫁入曹家,成了曹家人,能照拂就照拂,却也不可能混到一块,那不是长久相处之道。亲兄弟,还要明算账,更不要说两姓之家。李家、孙家已经如此,往后还要靠着颙哥儿照应。颙哥儿要是因李家被拖累,别说这宅里上上下下的没着落,就是李家那边还能求谁庇护?”

即便为了儿子的颜面,李氏也不可能放任李家人去住客栈,便斟酌着对高太君道:“母亲,要寻合适的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的,侄孙们还小,尤其是诚哥儿身子向来孱弱,又经过这番变故,正当好生调理。先让她们去我名下的院子住着,等过几日买了新宅子再搬。就算旁人再挑眼,也不能越过道理人情去。”

高太君最不放心的,也是李诚。

听李氏这般说,她叹了口气,道:“那就先这么着,买屋之事,少不得央颙哥儿留心些。这个时候,房契不好写他们的名,就先买在我这老太婆名下。”

李氏见老太太松口,笑着应了,心中已经决定,将那处宅子到衙门过户,以安老太太的心。

说完这些,高太君又对李氏听了自己搬去与李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